有机蔬菜肥料施用原则

2019-08-21

1.营养平衡原则众所周知,作物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除阳光、温度、氧气和水分外,重要的就是矿物质营养。目前已肯定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共16种,大量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硫、镁,作物对这些元素的吸收量大,在作物体内占鲜重的0.01%以上;微量元素有铁、锰、氯、硼、锌、铜、钼,作物对这类元素的吸收量小,在作物体内占鲜重的0.009%以下。在有机种植基地从事蔬菜生产时,上述的矿物质营养,除了碳、复、氧主要是靠水和二氧化碳提供外,其他的者养元素则主要是靠士壤和施有机肥得以供应。此外,有机质还可通过影响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改善土壤的透水性、蓄水性、通气性、保肥性和蔬菜根系生长的环境,进而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耕性。


2. 养分归还原则养分归还学说至今仍然作为施肥的理论基础,它改变了过去局限于低水平的生物循环,通过增施肥料,扩大了这种物质循环,从而为提高产量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有机蔬菜生产中,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系统内的种养结合,通过“养殖沼气种植”循环经济模式,归还土壤养分:另一方面、还可以在种植计划中设计增加豆科绿肥种植,发挥豆科作物的固氨作用,补充土壤有机质和氮素。


3.综合效应原则要充分认识到有机蔬菜生产过程受各种环境因子综合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必须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空气等。此外,还要选择适宜的品种,采取相应的耕作、栽培和植物保护等措施。有机蔬菜能否丰产,关键在于上述因子的综合作用结果,施肥只是起重要作用的一项技术措施。此外,还可充分利用因子间的交互作用,提高肥料的增产效果。例如,肥料和灌溉结合的增产效果要大于三者单独效果之和,这是因为两种措施的结合不仅有它们各自的效应,而且还有两种措施相互配合的交互效应,这就是1+1>2的道理。此外,还必须根据每一块地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对于常遇内涝的低洼地,必须解决水的问题,对于酸性土壤,必须施用石灰质肥料。


4.科学培肥原则有机蔬菜基地特别是新垦殖菜地土壤的培肥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比较复杂的任务。有机菜田土壤培肥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增施有机肥料;二是因地种菜,新改造和垦殖的有机菜田,起初要种植对水、肥条件要求比较低的蔬菜;三是合理轮作,有条件的还可实行菜、粮、饲轮作,或者间套种短期绿肥,如紫云英、苜蓿等,可改善菜田生态条件,建立合理的物质循环体系;四是深耕改士,新改造清果致的有机菜田土质一般较差,耕作层仅15厘米左右,种植有机蔬菜茬次多、消耗大,应逐渐加深耕作层,改善其物理性质,深耕时间可安排在复、秋蔬菜出园时各深翻2次,使有机蔬菜基地耕作层达25-40厘米。当然培肥土壤是一个长期任务,不是短期能完成的,但只要各种措施得当,效果会相当明显,各地应因地制宜进行科学培肥。


5.安全施肥原则有机蔬菜强调高品质、无污染,在肥料施用时安全施肥,避免施肥造成对有机蔬菜产品生产体系和产品的污染始终是必须坚持的原则。一是在 有机蔬菜生产中应尽量通过适当的耕作和栽培措施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二是可施用有机肥以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营养平衡和土壤生物活性,同时避免过度施用有机肥,造成环境污染;三是不应在叶菜类、块茎类,在其他蔬菜作物上需要使用时,应当进行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并不得与蔬菜的食用部分接触;四是可使用溶解性小的天然矿物肥料,如磷矿石、钾矿石、硼砂、微量元素、镁矿粉、硫黄、石灰石、石膏、白垩、黏士、氧化销、石灰、窑灰、碳酸钙镁、泻盐类等。

免责声明:本站如果有涉及版权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蒙ICP备16000545号-1